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新闻动态
汽车内饰件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
 时间 : 2015-02-26   点击 :    分享
 

    汽车内饰件包括汽车内饰零件所用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是汽车整车中的重要组成部件。本文结合该产品特性、行业状况和国内外标准情况,重点分析了汽车内饰件国内外标准的差异,并结合近年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对汽车内饰件产品项目潜在的质量风险进行了分析。建议加强对汽车内饰件产品(暂无国标)的风险预警及质量抽查监管。

 
产品介绍
 
    依据国家标准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汽车内饰件主要指汽车内饰零件所用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如座垫、座椅靠背、座椅套、安全带、头枕、扶手、活动式折叠车顶、所有装饰性衬板(包括门内护板、侧围护板、后围护板、车顶棚衬里)、仪表板、杂物箱、室内货架板或后窗台板、窗帘、地板覆盖层、遮阳板、轮罩覆盖物、发动机罩覆盖物和其他任何室内有机材料,包括撞车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等材料。内饰件并不是简单地起到装饰作用,它们还承担起阻燃、耐光、减震、隔热、吸音等功能,对轿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表1   汽车内饰件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
 
\
 

标准情况

  (一)国内标准分析

  我国汽车内饰件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如表1所示。

  其中,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是我国关于汽车内饰件产品唯一的强制性标准,此标准明确了汽车内饰件的种类,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的水平燃烧特性的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二)国内外标准比对分析

  与国外针对汽车内饰件的理化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比较,我国标准在个别项目上制定了自己的国家/行业标准,其它很多具体的理化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都是参照国外著名汽车厂商的内控要求,产品标准化不可避免的有着相当程度的滞后。具体来说,我国与国外标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1. 我国汽车内饰相关要求侧重于短期小样性能试验,而国外标准侧重于长期耐候、安全性能测试。长期耐候性能测试相比于短期小样性能试验与实际工况更接近,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因此我国汽车内饰件产品的性能试验要求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 我国汽车内饰件国家标准化程度低,标准数量少且未根据时代进步及时更新,在社会对产品质量关注点已有新要求的情况下反应迟缓。如现今绝大多数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的汽车主机厂对汽车内饰件的耐候性能、耐刮擦性都已有了自己的内控标准要求,且也已实施多年,但我国迄今未出台相关国家/行业标准。


潜在质量风险分析

  结合国内外标准比对分析和国内汽车内饰件的监督抽查情况,目前汽车内饰件产品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燃烧性能。在汽车内部设计中,有些易燃物质与人体接触的部位较多,比如座椅、汽车用地毯、安全气囊等,当这些部位的内饰材料着火时直接与人体发生接触,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汽车有些部位如电池隔板、汽车引擎内衬等,这些纺织品与汽车的发动机距离较近,在汽车发动机出现故障时也容易引起火灾。典型案例如:2012年7月4日上午9点半,329国道骆驼光大家私门口,一辆高档车突然起火,火苗有两米多高。车主任某60多岁,当时他准备去给客户汇款,途中发现驾驶室点烟器附近冒出了火花,于是他将车内空调关掉,拔出钥匙逃离,不一会儿,车子便起火了。消防官兵到场后,对汽车车身、车头、驾驶室进行扑救,使燃油箱、发动机迅速冷却,很快排除了险情,但车子已被烧成了空壳。从上述案例看来,汽车自燃后,内饰材料阻燃能力差也加快了燃烧的速度。当火灾意外无法避免的情況下,建物或汽车内装材料的燃烧特性将成为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重要关键,实际上汽车中密闭空间,原本就会使得产生的黑烟不易排除,加上易燃内饰件将使得火势迅速扩散,造成严重伤亡。

  2.内饰异味。通常,汽车的内饰是影响顾客购买意向的主导因素之一。消费者们除了要考察内饰的外观效果(如新颖的设计、颜色的搭配和柔软的触感)外,出于安全和健康的考虑,也非常关注内饰部件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

  研究表明,来自内饰部件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是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内饰部件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是烷烃、烯烃、芳烃、乙醛或酮类的物质,这些物质的沸点通常在50℃~260℃的范围之内。当气温达到一定高度时,这些挥发性物质就会释放出来,有些会形成雾翳凝结在前挡风玻璃上,从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有些则产生令人不舒服的气味,甚至引起头疼、干咳和过敏等不适反应,从而对乘员的身体造成伤害。基于上述原因,有关车内VOC的排放问题已引起了世界汽车制造业的高度关注,相关的法律规范也陆续出台。2007年底,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并已于2008年3月1日起实施。

  国际方面,日本自动车协会JAMA制定了《车内VOC试验方法》和《降纸车内VOC自主行动》等相关标准。韩国则在2007年底制定了与中国国家环保总局类似的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测量方法。

  3.耐候性能。在汽车内部设计中,暴露在阳光下照射的部位比较多,比如座椅、仪表台、方向盘等,当这些部位的内饰材料在阳光照射下发生颜色变化,导致色差,将会严重影响美观。部分内饰材料在光老化降解中会散发出有害的小分子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虽然近年来,各大主机厂和主要汽车内饰生产企业对于汽车内饰件的耐候性能已经有了较高关注,也制定了相应的检验方法和管理程序,但汽车内饰的耐候性仍然未处于有效监控中,需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内饰件行业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断壮大,产品质量逐渐提高,但其质量状况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结合国内外标准比对和行业调研,以期促进汽车内饰件产品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出建议如下:

  1.密切关注欧美有关标准和法规的最新动向,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饰件产品安全标准体系。汽车内饰件产品种类繁多,而有产品标准的屈指可数,标准内容也只涉及到常规物理性能,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耐候性能等项目没有严格规定。因此,有必要对汽车内饰件安全性能进行研究,密切关注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的标准和法规动向,建立和完善我国汽车内饰件及原材料的安全标准体系,提高内饰件行业环保、安全的生产,并倡导汽车生产企业关注内饰件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2.加快内饰件产品国家标准的制定。目前内饰件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较低,企业品牌经营意识较差,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由于我国汽车整车,特别是乘用车主要车型来源于不同国家、不同公司,产品采用的标准不同,系列也不同,没有形成汽车内饰件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严重制约了内饰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国家标准的制定来推动内饰件行业的发展。

  3.积极开展质量风险监测和评估。通过积极有效实施风险监测和评估,建立起以安全风险评估的安全科学监管机制,真正做到从监测、干预、实现预防为主、先发制人的监管理念。主动监测,积累风险监测数据,为监管部门掌握企业产品的质量状况,同时为政府部门制定监管措施和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可靠数据。